品種主要性狀:雜交種。甘藍型。該品種為春性甘藍型細胞質(zhì)雄性不育三系雙低雜交種,平均株高142.7cm,株型為扇形緊湊,中上部分枝型;子葉腎臟形,苗期葉為橢葉型,葉綠色,頂葉中等,有裂葉2-3對;有效分枝部位32.7cm,分枝數7.55個(gè),主花序長(cháng)65cm左右;莖綠色帶微紫;黃花,花瓣相互重疊。單株有效角果365.45個(gè),主花序角果長(cháng)7cm每果粒數22. 7粒左右。種子黑褐色,近圓形,千粒重4.6g。在內蒙古試驗中全生育期平均99天左右,比對照青雜5號早熟12天;在新疆試驗中全生育期平均138天,比對照青雜5號早熟3天;低感菌核病,高抗病毒病,抗倒性強。芥酸含量0.2%,硫苷含量19.34umool/g(餅),含油量45.31%。在冬油菜長(cháng)江上游區平均株高187.3cm,生育期平均210.4天,比對照遲數4.8天。一次有效分枝數6.8個(gè),單株有效角果數為279.1個(gè),每角粒數21.4粒,千粒重4.0g。菌核病發(fā)病率為19.5%,病指為11.8,菌核病鑒定結果為低抗,抗倒性強。芥酸含量0.3%,硫甙含量20.91μmol/g(餅),含油量44.43%。在冬油菜區長(cháng)江中游平均株高167.9cm,一次分枝數5.4個(gè),生育期平均216.3天,比對照早熟3.2天。單株有效角果數為206.5個(gè),每角粒數20.4粒,千粒重4.1g。苗期生長(cháng)勢好,抗倒性好。菌核病發(fā)病率為22.2%,病指為14.6,菌核病鑒定結果為低感。芥酸含量0.3%,硫甙含量21.46μmol/g(餅),含油量45.02%。食用油芥酸含量0.2%,硫苷含量19.34微摩爾/克,含油量45.31%。低感菌核病,高抗病毒病,抗倒性強、抗裂莢性強、抗寒性強。
產(chǎn)量表現:第1生長(cháng)周期畝產(chǎn)242.6千克,比對照青雜5號增產(chǎn)6.78%;第2生長(cháng)周期畝產(chǎn)241.7千克,比對照青雜5號增產(chǎn)7.81%。
栽培技術(shù)要點(diǎn):
1.適期播種:在春油菜地區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。
2.配方施肥:畝產(chǎn)250公斤以上,必須畝施有機肥4立方米以上,尿素15公斤(其中7.5公斤做底肥,2.5 公斤做種肥),二銨15公斤(其中12.5公斤做底肥,2.5公斤做種肥),氮磷比例1:0.72,總施肥量要高于常規品種。
3.拌藥條播,防蟲(chóng)保苗:翻底肥后必須耱地兩遍,播種時(shí)用5%甲拌磷2公斤與種子、種肥混勻后條播,行距28-30cm,播深3-4cm。
4.田間管理:抓好早松土鋤草,早間苗定苗, 早追肥防蟲(chóng)。冬油菜區栽培技術(shù)要點(diǎn):1.適期播種,培育壯苗。長(cháng)江上游地區宜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播種育苗,長(cháng)江中游區與當地品種同期播種。每畝苗床用種0.4 kg,苗床與大田比例為1:5~1:6。苗齡30~35天。2.施足底肥,合理密植。大田每畝底施農家肥2000kg,尿素10kg,過(guò)磷酸鈣40kg,氯化鉀10kg,硼砂1kg。每畝種植密度8000~10000株,寬行窄株種植。3.及時(shí)管理,適時(shí)收獲。栽后當天施定根肥水,栽后20天第1次追肥,12月上旬重施開(kāi)盤(pán)肥。苗期注意防治霜霉病、菜青蟲(chóng)和蚜蟲(chóng),開(kāi)花后7天防治菌核病,角果成熟期注意防治蚜蟲(chóng)和預防鳥(niǎo)害。
適宜種植區域及季節:適宜在新疆、內蒙古作春油菜種植。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。還適宜在四川、重慶、貴州、云南、陜西漢中及安康冬油菜主產(chǎn)區以及湖北、湖南、江西冬油菜主產(chǎn)區。9月25至10月10號播種。
注意事項:注意配方施肥,多施磷鉀肥,少施氮肥,必施硼肥,增強品種的抗病能力,初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。
公告文號: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(yè)農村部公告第178號(變更第21) http://www.moa.gov.cn/nybgb/2019/201907/202001/t20200103_6334282.htm